close

找呀找呀找東西——家裡是該整理了

生活中,我們不止一次地翻箱倒櫃:大學的畢業證書在哪裡?剛列印出來的資料怎麼不見了?咦,上次買的粉紅色髮卡去哪裡了?快要開學了,小孩的鉛筆盒扔到哪裡去了?

……

無數地“在哪裡”困擾著我們,讓我們一次次地抓狂。

一個淩亂的家庭影響著大人的心情,也影響著孩子的未來。我們不能放縱自己生活在“亂糟糟”中,讓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心靈都不那麼健康,自帶一種灰暗的色彩,走到哪裡都好像要下雨的感覺。

囙此,小編強烈呼籲大家,無論需不需要搬家,家裡都要經常收拾。及時扔掉一些不要的東西,免得佔領空間,又發揮不了作用。

在這裡,小編給大家整理了“三個原則”:

第一,堅持先整理東西,後打掃衛生的原則

不要上來就很積極掃地拖地,到時候擦窗臺的時候會有灰塵落下,床單上也能拍出一層灰,乾淨的地面就有些“可惜”了。所以,為了不重複搞衛生,我們堅持從上到下,從外到裏的原則,先整理,撣灰塵,移動東西……一切完成之後,最後一步才是掃地拖地。

第二,堅持分門別類的原則

上學的時候,我們有幾門學科,每門學科都有很多試卷,如何才能快速地在課堂上找到某一科老師需要的那張試卷呢?很多學生都選擇了資料夾。

是的,家庭整理中也需要一個“資料夾”。梳粧檯上的“資料夾”裏放著化妝品、梳子、髮卡等物件,書桌上的“資料夾”裏就放一些和學習相關的東西,茶几上的“資料夾”可以放隨手可拿的紙巾、遙控等……當然,這裡的資料夾指的是不同類型的收納盒。

只有一點,分門別類,不要亂串。要是在冰柜裏找出一本書,確實有些貽笑大方了。分門別類,可以减小我們蒐索的範圍,可以恰當地定格在某個角落,我們就能迅速高效地找到東西了。

第三,堅持物歸原主原則

所謂的物歸原主,就是哪裡拿來的,一定要及時放回去,否則再高效的整理,都沒有一個漂亮的收尾,遲早還是原形畢露。

這一點上,大人可以具有更好的約束力,而小孩可能還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,所以,一定要耐心地引導自己家的小孩及時物歸原主。

最後,小編想要說的是,除了搬到新家之外,其他時候,家庭成員也可以經常組織搞衛生,調動小孩子的活力,發揮爸爸的聰明才智,也能讓大家理解媽媽平時的辛苦,何樂而不為呢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kurafe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